中国化工学会化工ESG专委会成立,哈特中心吴玉鸣教授做专题报告

Author:哈特中心     Date:2025-05-20

2025年5月17日,中国化工学会化工ESG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指导,中国化工学会化工ESG专业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并得到上海卓然数智能源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教育部氢能绿色制造与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等多家单位的协办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戴厚良,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中国工程院院士涂善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国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以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的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参会,共同见证我国化工行业在环境(E)、社会(S)、治理(G)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1747746403916060794.jpg

华东理工大学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华研清创ESG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创始人吴玉鸣应邀参会,并以“上市公司ESG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方法与华理-万得化工行业等ESG指数研发应用”为题做专题报告,为化工行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视角与实证实践指引。

 1747746504488004411.jpg

一、大会隆重开幕:院士专家共商化工ESG体系构建


    大会开幕式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汪军教授主持。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戴厚良在贺信中指出,专委会的成立是完善学会治理体系、推动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对于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方向晨在致辞中强调,专委会需整合跨学科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工行业ESG体系,积极链接国家战略与产业实践,提升我国在全球化工治理中的话语权。

1747746610153008665.jpg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代表依托单位致辞,指出学校将充分发挥化工、环境、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开放教育资源、搭建跨领域创新平台、深化国际合作等方式,全力支持专委会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圣珍则从产业界角度出发,肯定了专委会在推动国际ESG规则制定、提升中国化工行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表达了与专委会协同创新、争取全球产业链优势地位的愿景。


二、民主选举与战略部署:确立专委会发展方向


    会员代表大会由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白志山教授主持,审议通过了专委会《工作条例》及《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华东理工大学汪华林院士当选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江霞教授、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和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熊凤鸣副总当选副主任委员,白志山教授任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党建办公室主任彭树辉宣布成立党的工作小组,为专委会的发展提供党建引领和政治保障。

1747746702287020307.jpg

    汪华林主任委员在表态发言中明确了专委会的三大工作重点:其一,以跨学科思维重构社会对化工行业的认知,通过政策法规建言与公众科普,推动ESG理念的普及与深化;其二,促进环境科学、社会学与化工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化工清洁生产体系与产学研用共享平台;其三,聚焦减污降碳技术开发与产业链集成,助力企业建立科学的ESG评级与管理体系。这一战略部署凸显了学术研究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为专委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专题报告:吴玉鸣解析ESG理论与化工行业实践

    在专题报告环节,华东理工大学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华研清创ESG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创始人吴玉鸣以“上市公司ESG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方法与华-万得化工行业等ESG指数研发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ESG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演进、评级评价现状与问题、华理-万得化工行业等ESG指数研发应用及化工行业的实践路径。

1747746751724091748.png

(一)ESG理论体系与学术脉络

    吴玉鸣教授首先回顾了ESG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中期的萌芽阶段到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梳理了从伦理投资、责任投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向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整合的发展历程与理论脉络。他指出,ESG理念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哲学及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工具,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落地路径。
    在学术研究层面,吴玉鸣教授介绍了以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哈特命名的诺奖级国际合作平台——华东理工大学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的前沿探索与实证研究案例。中心以合同理论、组织经济学、法经济学为理论基石,聚焦ESG与公司治理、资源环境治理等领域,通过跨学科研究为ESG实践提供理论方法支撑。例如,中心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探讨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在ESG框架中的应用,为企业平衡环境责任与经济效益提供了新视角。

(二)ESG评级评价现状与挑战

    针对当前ESG评级存在的问题、分歧与挑战,吴玉鸣教授指出,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ESG评估存在系统性偏差,根源在于评价方法与底层数据的差异。例如,国际评级体系常忽视中国特有的政策环境与产业实践,导致“环境表现(E)”评估局限于产品视角而忽视生产流程,“社会表现(S)”未能充分反映中国企业在社区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的贡献。
    他通过对比万得ESG与国际某评级机构对中国神华、海螺水泥等企业的评级差异,直观展现了国内外评级体系的认知鸿沟。同时,他强调,中国ESG发展需建立本土化的评价标准,既要对标国际主流框架,更要结合中国监管政策与企业实践,例如将“双碳”目标、安全生产等纳入评估体系,提升评级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三)化工行业ESG指数研发与应用

    作为华理-万得(ECUST-Wind)化工行业 ESG指数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吴玉鸣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指数的“1531”理论框架(天人合一、五大发展理念、三大经济理论、知行合一)、四大方法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调查与案例相结合、实地与实验室相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及相关实证研究案例(基于战略互动视角的上市公司ESG绩效同群效应、企业ESG表现与品牌价值: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与实践应用成果(华理-万得化工行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ESG指数)。ECUST-Wind指数以万得化工行业等指数为样本空间,采用“管理实践评分+争议事件评分”的双维度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多层次权重分配法、GIS环境评估等方法模型技术,实现对企业ESG表现的时空动评价评级。
    他以某新能源汽车公司环境污染事件为例,展示了争议事件评分机制对企业风险的实时响应能力——事件发酵期间,该公司争议事件得分下降11.1%,有效预警了ESG风险。此外,指数通过股权穿透与产业链分析,识别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暴露点,如某电力公司因控股子公司周边水质恶化被提示高环境风险,为投资者与监管机构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ESG与化工行业绿色转型

    结合全球“双碳”目标与国内绿色发展战略,基于团队完成的《华理-万得化工行业ESG指数分析报告:双碳背景下的行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吴玉鸣教授指出,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ESG实践直接关系到产业链绿色化与生态环境改善。他分析了2024年化工行业面临的环保政策趋严、安全生产升级等挑战,强调ESG表现已成为企业应对风险、把握绿色技术革新机遇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华理-万得化工行业ESG指数成分股的分析,吴玉鸣教授发现,头部企业在环境治理(如清洁能源使用、碳减排路径)、社会责任(如职业健康安全、社区公益)、公司治理(如ESG治理架构、反贪污腐败机制)等方面表现突出,而部分企业因环境风险管控不足或治理漏洞导致评分偏低。这一结论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改进方向。

    吴玉鸣教授强调,化工ESG专委会可进一步强化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机制,推动ESG理论研究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例如,通过建立化工ESG数据库和案例库、开发行业专属评级工具、开展ESG教育培训等举措,培养ESG相关人才,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学术资源,专委会可加强国际合作,向全球传播中国化工ESG的实践经验,提升我国在ESG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话语权。

四、未来展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工ESG生态

    在一届二次委员会议上,白志山秘书长报告了专委会工作方案,汪华林主任委员组织讨论了专委会未来规划,与会代表围绕ESG标准制定、技术转化、教育培训、合作交流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荣誉主任委员涂善东院士对专委会成立表达了祝贺,对工作方案给予了肯定,同时就未来专委会活动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建议。

1747746828894016294.jpg

    中国化工学会化工ESG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化工行业ESG发展进入系统化、专业化的新阶段。吴玉鸣教授的主题报告以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实践案例,为行业ESG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和理论方法与可操作的提升路径。

    未来,在专委会的统筹引领下,将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等优质学术平台,整合政产学研金介用多方资源,聚焦我国化工ESG领域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为我国化工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高层次的决策咨询与技术赋能,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高效落地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愿景的实现。我国化工行业亦将以ESG理念为核心驱动力,加速构建绿色转型新与可持续发展范式,在经济价值、环境效益与社会贡献的协同发展中,为企业ESG治理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

1747748165457067491.png


                                                                                                    撰稿:哈特中心,审稿:蒋士成、李佑平

×请先登录

账  号

密  码